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2023六五环境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放大 缩小

扛牢祁连山生态保护政治责任、锡林浩特草原“带薪休假”、五指山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宜昌产业发展注入更多“绿意”……来自各地的鲜活实践,都为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生动的注脚。


近年来,我们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制定修订环境保护法等多部法律法规,到建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再到实施生态补偿制度,生态环境法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广阔的祖国大地上,从奔腾万里的长江黄河,到欢腾山涧的无名溪流,江河有了自己的专属守护者,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120多万名河湖长合力构建出一幅“水清河畅、鱼翔浅底”的美丽图景。基层治理责任压实、组织体系严密、管理服务精细、治理体系系统,“长制”创新带来了长治。“异地补植复绿”“生态修复令”“认购‘碳汇’开展替代性修复”等创新措施的不断涌现,夯实了保护绿水青山、保障生态安全的基础,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基本形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并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当前,中国正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新征程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继续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引导产业逐绿而行。近10年来,在经济总量实现年均增长6.5%的同时,污染物排放在持续大幅度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减排分别超过84%、58%;PM_2.5(细颗粒物)连续9年下降,累计降低57%,重污染天气比例只占1%左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我国创设了生态保护红线制度,陆域红线面积占比超过30%,这在全世界都是少有的。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开始,杜绝餐饮浪费、参与垃圾分类、选用节能产品,把环保行动融入日常,这样才能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治理下,每一份努力,最终都将汇聚成保护环境的强大合力。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今天,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奔向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以及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我们要始终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勇毅前行,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奋力谱写美丽中国新篇章。


(责任编辑:马琳


国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国企网或《国企》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